先后在北航获得飞行器设计专业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于航天飞行器新概念、结构与多学科优化、智能结构与控制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。1999年6—2000年10月曾赴美做博士后/访问学者研究。先后主持和参与了30多项包括航空航天领域预研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的研究工作,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。在飞行器结构优化算法及其程序系统开发,结构振动主动控制...
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、人工智能等。主讲数据库、程序设计实践等课程。从事交通视频/大数据处理,及交通信息服务研究,参与/主持这一领域的国家863计划、核高基重大专项等课题14项。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,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、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。
2019年至2021年于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。本科与硕博分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,期间曾访问德国慕尼黑工大、波恩大学、马普所等研究机构。围绕光场计算重建领域的前沿基础问题开展多年研究,针对大基线角及非均匀动态散射等对光场重建带来的难题,提出了多维光场隐式编码技术、物理表面跨模态融合感知等原创方法,突破了对稠密观测与强标注的双重依赖,领域专...
1991年、1994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、理学硕士学位,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。1994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担任助教、讲师;1997年至2004年在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信息处担任助理调研员;2004年至2017年,在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工作,曾经担任处长、副主任职务。2017年6月起受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丝路学院院长。目前主要工作为推动北...
主要研究方向:确信可靠性理论与应用、复杂系统弹性理论与应用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,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出版学术专著8部、译著2部、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,主持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部,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。
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微电子学)与法国南巴黎大学(物理学)双博士学位; 北航校级优秀博士论文(2015);北航“卓越百人”人才引进计划(2018); 北航第七批“青年拔尖”人才支持计划(2018);北京市“科技新星”计划(2020);IEEE 高级会员,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,ACM & CCF Member。
1986年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,198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,1993年在北航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,200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做高级访问学者。现为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,任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,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”项目负责人、国家973计划项目“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”首席科学家...
主要从事航天器可信感知与集群协同研究,在IEEE、AIAA等信息科学、航空宇航领域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,出版国际专著2部,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“双超”卫星浮体式平台协同控制方案论证与在轨测试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引力波探测专项、教育部创新基金等课题。